港口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今年春节,上海港(Shanghai)三大集装箱片区“淡季不淡”,春节长假7天,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新的一年,上港集团将继续修炼内功,深挖潜力,完成2021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400万标准箱的年度目标,立志继续领跑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
广州港务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袁越24日在新闻发布会指出,广州港(Guangzhou)国际大港地位正稳步提升。2020年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全球第四,其中内贸4.9亿吨,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350.5万标箱,全球第五,其中内贸1445万标箱,全国第一。
据American Shipper报道,在太平洋上发生掉箱事故的“Maersk Eindhoven”轮,目前正在日本海域,预计2月25日将靠泊马士基码头公司(APM Terminals)在横滨的码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供应链顺畅运转面临挑战,空箱回转效率低下导致物流成本飙升,“一箱难求”已成为新常态,集装箱短缺截止目前依旧困扰着班轮运输业。
此前严重拥堵的美西港口,有望迎来有效的解决方案。洛杉矶港(Los Angeles)上周宣布,为缓解港口拥堵问题,计划将部分集装箱船舶分流至美国西海岸其他港口。
近日,福建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每年2亿元的资金,连续三年对“丝路海运”港航发展给予支持。
当前,各国均加快推动疫苗接种以跑赢病毒突变,全球接种的新冠疫苗数量已超过累计确诊病例数。国内方面,春节期间各地鼓励就地过年使得企业复工较往年提前。港口方面,2月中上旬中国港口协会监测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同比增加24.2%,其中上旬增长27.5%,中旬增长20.7%;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22.7%,其中上旬增长27.5%,中旬上涨17.9%。
2月22日上午,“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船舶“鸿城”轮(英文船名:KOTA LANGSAR)缓缓靠泊厦门港(Xiamen)海天码头。该航次在厦门卸下约1800个空箱,占卸船总数的近80%。海天码头为该轮开启“丝路海运”全速作业模式,空箱将更快地到达发货人手里。
十年来首次扭亏为盈的韩国HMM(原现代商船)为了改善侧重于集装箱运输领域的业务结构,实现旗下船队中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决定趁势而上,投资建造超大型油轮,进军油运市场。
受益于集运运价持续高涨,万海航运(WHL)今年1月营收再创新高。同时,万海航运也不断购入二手集装箱船,加速扩张运力。
随着海运市场形势大好,造船价格看涨,加上贷款利息低,船公司手上现金也多,各航运公司正加速买船造船扩张船队。
根据 Alphaliner 最新数据,根据现有运力加上24000 teu 的新造船舶订单,地中海航运(MSC )目前已超越其2M合作伙伴马士基(MSK),即将位居全球船公司运力排名的首位,稳居运力排行榜首25年的马士基即将遗憾让位。
2月18日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二周年。两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的广州(Guangzhou)南沙区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建设,累计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14条、内贸航线32条、建立无水港30个。
瑞士辛德尔雷基 – 德迅日前就收购Apex爱派克斯国际物流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近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冷链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航空枢纽,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冷链物流中心。
五年同舟共济,五年春华秋实。它是一个坐标,更是一个时代。2016年2月18日,COSCO SHIPPING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和世界海运史新的宏伟篇章。
希腊拖船和打捞船员联合会(Panhellenic Crew Union of Towage & Salvage)决定从当地时间2021年2月23日00:01开始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举行48小时的罢工,直到2021年2月24日24:00结束。
近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2021年1月全球主要港口(主干航线)班期综合服务水平排名。该数据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在港时间和在泊时间的统计,以全面体现班期综合服务水平。
在周四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德国最大世界第五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赫伯罗特(HPL)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最新表态认为,集装箱市场的火热势头可能会一直持续到第三季度。
为应对近期市场变化,并缓解美西港口拥堵,赫伯罗特(HPL)、达飞(CMACGM)两家班轮公司相继宣布,从2月下旬起,在跨太平洋航线上征收新附加费。